百年市一 再启征程
时间:2023-05-29 10:37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市一医院建院100周年活动暨领“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5月28日召开。


3.jpg


市一医院湖滨院区。


4.jpg


5.jpg


6.jpg


市一医院新院区效果图。


一个世纪能改变什么?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于一家医院而言,一个世纪是一座里程碑,是几代人踏过荆棘褴褛、无数先贤劈波斩浪刻画而成的岁月长卷。

从福缘巷的小院到浣纱路的病房,从平海街的门诊楼到“一院五区”的发展蓝图……自1923年建院至今,回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百载春秋,一代又一代“市一人”施仁行善,谱写出一曲曲交织着理想与热爱、奉献与拼搏的时代乐章,成为杭州人口口相传的“娘家医院”。

鉴古知今,激策未来。从双下沉到均衡资源布局,从学科造峰到“国考”A+,从一家国人自办的传染病院到医疗资源集聚阵地,今天的市一医院正站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上寻求新突破,持续改善百姓就医体验感。

百年荣光,再启征程。5月28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活动暨领“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市一医院党委书记童向民寄语未来:“百年院庆,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医院乘新时代东风,扬高质量发展风帆的新起点。市一医院将以人为本,躬行善举勇担社会责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更贴心的现代化医疗服务;追求更高标准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一院五区’的一体化运作、整合型服务、扁平式管理、协同性发展逐步落地;持续探索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构建内涵式、高质量医院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致力于‘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医院’,惠泽全市乃至全省万千百姓。”


公心立院与民同心同行

传承百载见证杭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市一医院的百年历史,是杭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甲午战争后,杭州成为通商口岸,并逐渐成为浙江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在当时,每年春夏期间往往时疫横行,而省城却尚无一所传染病医院。”1923年春天,血吸虫病、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在浙江大地肆虐,杭州曾一度面临考验。这一年,爱国忧民的有志之士奋起疾呼,竭力奔走,决心建立一所传染病医院救民于水火。

时任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李定,时任浙江病院院长、省议员盛佩葱等人,向省政府提议设立永久性的传染病医院。同年4月,通过省议会决议,医院开始筹办,选址福缘巷89号;10月,浙江省立杭州传染病院正式开业。回首百年,市一医院的昨日仿佛近在眼前。“1932年,医院迁至学士路14号,历经浙江省杭州医院、浙江省立杭州病院、杭州市立病院、杭州市民医院、杭州市第一医院等数次更名后,改组为综合性医院。”

1959年至1968年,市一医院迎来“黄金十年”。“其间防病治病,设立新兴专科专室,成绩出色,取得许多科研成果。”1966年,医院最终更名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随着日后的兴建、扩展,品牌日益根植本地百姓心中。

日新月异,继往开来。2000年,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市一医院以多种形式与在杭数家医疗机构合并、合作,开启医疗集团化发展新历程。作为杭州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百姓健康的守护者,医院以“敬业,严谨,诚信,仁爱”为使命,以患者为中心,驶入发展快车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大计,也事关千家万户。历经几代“市一人”的辛勤耕耘,如今,市一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学术氛围浓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医疗设备先进、服务水平优良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并朝着集团化的发展模式阔步向前。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市一医院以奋斗者的姿态续写华章,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降低药品比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抓手,积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一体化”引领“集团化”发展,与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杭州康复医院、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等实行一体化管理,继续加强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五云山医院、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等集团成员协作,形成特色明显、专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医疗新格局;医联体织密健康共同体,先后与桐庐、余杭、富阳、淳安、建德、诸暨等地8家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医疗合作;“智慧医疗”领跑全市,互联网医院实现全自助、全人群、全流程、全覆盖,浙江省首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评测,研发“5G+远程重症监护”系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舒心、更安全的诊疗服务。

时光不负奋斗者,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医院将坚持深化改革、科教强院,提升医疗质量,持续彰显“名医、名科、名院”影响力。


“科技兴院”迈向“科教强院”

筑巢引凤、聚才引智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探索创新是一家医院不断进步的内核,教研工作、人才力量是衡量一家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标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市一医院科研工作发展迎来第一个高峰。“1956年,医院与浙江医学院(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成为浙医大教学医院之一。医学院派出内科基础、外科总论、放射学科三大教研组,罗靖寰、赵昜、钱礼、裘敏芗等教授分别主持内科、外科和放射科教研组工作,同时分别受聘担任医院内、外、放射科主任职务。”童向民说,这个时期医学人才群星荟萃,比如院领导李容、李挺宜,科室带头人刘天香、陈永祥、陈远健、俞德葆、陈绍舜、杨继昌、杨瑾操等,他们不但受院内职工敬仰,在社会上也有较高声誉,就医者络绎不绝。

在前辈们的带领下,青年医生中也相继出现曹蝶芬、朱济平、傅淑芳等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与此同时,医院还涌现出王幼庭、李汝鹏、张硕甫等一批名老中医。为了让医学事业后继有人,向来重视培养新生力量的院长李容,从浙医大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作为后备力量充实医院各科室。这一高瞻远瞩之举,为医院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从“科技兴院”到“科教强院”,市一医院迎来飞跃。2018年6月7日,市一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举行合作签约揭牌仪式,正式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揭开了从临床型、学习型医院向研究型、国际化医院迈进的新篇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乘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市一医院脚踏实地、阔步迈入多学科蓬勃发展、交叉融合的新时代,筑巢引凤争创科研高地,聚才引智助力学科造峰,为建设人民的幸福城市持续贡献“市一力量”。

一份份漂亮的答卷展示临床研究与转化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市一医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3个,2020年至今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及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2021年由党委副书记、院长徐骁牵头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功立项,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项目立项3项;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项目2项,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21项、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项,杭州市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扶持科技专项43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科技项目获批立项2项。

一张张成绩单肯定专科建设,科研、人才两手抓。截至目前,市一医院共设有临床和医技一、二级诊疗科目117个,其中包含普通外科学、消化内科学、肿瘤治疗学3个市高峰牵头学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等14个市重点牵头学科,省区域专病中心8个,优势学科群7个;消化内科医工结合研发的ERCP软镜手术机器人“奇凤达”,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胆管支架放置人体临床手术;放射影像学引领全国40余家三级医院,共同开发针对住培的“五位一体”教学平台;近三年承担GCP临床项目267项,总计经费1.23亿元,成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国肝移植学组组长,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国家肝脏移植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得益于杭州优良的人才生态,近几年,医院招聘了190多名博士,其中10名博士后,这是人才建设方面的巨大突破。2020—2022年,院内59人入选省市级人才项目。当前,从学科建设到医院发展,我们还迫切需要引育领军人才与青年人才。”在徐骁看来,以人才为引擎,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增强临床力量,加强市属医院联动,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深化医疗领域的创新;另一方面要以科教为两翼带动学科发展,“我们医院已建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将以此为基础贯彻开放共享理念,推动全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青年人才得到孵化与培养。”


医卫服务向“山”与“海”延伸

“党建+”拓宽城乡共富路创未来发展新格局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医院党委起着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党建工作也是市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1951年1月,医院临时党支部成立。1952年1月,医院党支部成立。1960年底,医院党总支成立。1978年5月,医院党委成立。数十年间,医院党组织历经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党总支到党委的更迭发展壮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发展至今,医院党委共设有39个党支部。”童向民说,院党委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市卫生健康委的安排,在医疗下乡,对口帮扶,医疗援助非洲、西藏、新疆、四川、贵州等的道路上播撒大爱,通过开展扶贫援助、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协作,推动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向山区、海岛延伸,智绘共富蓝图健康底色。

回首每一个历史瞬间,每一个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发展印记中,市一医院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医疗水平低下、医药匮乏。市一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医疗下乡、医疗巡回工作,无数医者起立奔走,加入下乡巡诊的医疗队,到乡村,到边疆,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送医送药。

1969年秋,市一医院外科医生曹锦昌受命负责带队前往余杭镇石鸽地区开展切脾手术,时任外科主任林肇南也在队伍中。就在医疗队刚刚到达石鸽公社时,一位老妇人用独轮车推着性命垂危的孩子来求救。原来男孩患血吸虫病十余年,伴有肝硬化、腹水,当天上午突然食道静脉破裂呕血不止,命在旦夕。

“当时公社里没有手术室、手术床、麻醉机、无影灯,也没有氧气、血液,手术风险极大。但曹锦昌马上决定救人。术中,他走下手术台为病人献血,结束后重返手术台,为病人切除脾脏、结扎胃底静脉赢得生机。”童向民说,在下乡医疗的岁月里,每一名党员先锋都无惧风雪,将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1968年,浙江省向非洲马里派遣了第一支医疗队。此后半个多世纪,一批批医疗队先后启程,驻扎疫病肆虐的非洲。1968年—2022年,共有45人次参与医疗援助工作,践行大爱无疆。

初心如磐印征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近年来,市一医院紧跟健康杭州步伐,持续深化党建品牌建设,以“一强、四加、六品牌”为主导,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之路。童向民说,“一强”即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创新理论学习载体。“四加”即深化业务融合机制,全面实施党建+指令性任务、党建+双下沉、党建+学科造峰、党建+共建项目。“六品牌”即深耕细作“一室”“一厅”“一城”“一窗”“一心”“一意”党建品牌。

“医院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促融合,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如将门诊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诊中药处方占比等多项核心指标作为考核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列入党员个人和党支部的年度考核。党员已经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童向民说。

持之以恒,方能大成。在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市一医院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一体化”引领“集团化”模式,全面遵循“医疗是根本,学科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服务是基础,科研是后劲,教学是动能,管理是保障,思想是支持,团结是力量”的建设路径,凝心聚力、博采众长、开拓进取,向着患者满意、员工自豪、行业认可、政府放心的杭州市“第一医院”进发。